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0日 作者:黄菲 点击:[]
安徽省2019年历史优质课展示评比与教学观摩活动于11月6-8日在淮南二中举办,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六位教师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赴淮南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比赛与观摩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淮南之行,我们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我们不仅收获了教学工作上的宝贵做法与经验,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更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历史教研组各位同仁之间的学习交流与经验分享,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赴淮南之行所学
我校参赛选手高三年级优秀教师徐娟娟对本次历史优质课比赛高度重视,从赛前准备到抽课题,设计教学,她都沉着应对,集思广益,积极构思,主动与团队商讨,收集材料,筛选把关,一个不落,通宵达旦,只为呈现最精彩的一课。在她的不懈努力和一中历史教研团队的协作之下,最终较好地完成了比赛。从徐老师对比赛的准备和付出中,我学习到的是她对待历史教学一丝不苟的品质与态度。
本次历史优质课比赛,分为选修内容说课组和必修内容上课组,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使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教学风格带来的不同风采和震撼,从教学设计、师生互动、到语言教态、课件板书等各个方面,让我们的眼界与心灵均为之一亮。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宣城中学吕能升老师的《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在教学设计上,他从“探新文化之源”、“品新文化之果”两大板块重点讲述,条理清晰。导入和升华部分以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为情感主线,紧密联系高中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中不断地向学生抛出问题,一环扣一环,调动学生跟着老师走,抽丝剥茧,浸润课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次大赛中我们观摩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这些课堂教学无论是在课堂导入、教学设计、问题引领还是情感升华方面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就拿《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教师大多会以北京大学为情感突破口,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吕老师在课堂导入时将参赛场地学校北大录取率引用,更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情感升华处理部分,教师将北大校徽设计的含义联系到中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品行,落实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
说课环节当中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每一位选手在二十分钟说课结束后需要回答评委老师随机提出的与教学相关的专业问题,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现出该选手对本课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把握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熟悉掌握教材基本内容,把握重难点,深入浅出,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今后教学之所思
此次赴淮南之行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优质课的比赛学习,对于我这个刚刚参加两年工作的年轻教师影响深刻,也让我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
首先,细节出精品、精工出细活。看似很小的图片,一句简短的语言,经过雕琢之后,往往就是课堂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对细节问题的钻研和打磨;其次,要真正将教材知识点搞懂、搞透。教师之所以能够巧妙的设计教学,设置问题,升华主旋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内容框架的把握,能够驾驭教材,对待历史教学必须以严谨的态度、钻研的决心,才能够取得成功,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当中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再次我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一人参赛,背后实际上是考验着一个学科团队的协作,背后实际上有许多人的默默关心与支持,这也启迪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与同事们多学习、多交流。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是一项长久深远的工作,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节历史课堂的学习当中收获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落地。此任务繁重而艰巨,其路虽漫漫,但愿与各位前辈同仁共同探寻求索。
上一条:我校物理组老师赴浙江交流学习心得
下一条:一路风景,一路收获
【关闭】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联系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高新区徽光路105号联系电话:0559-2327029 2327156 邮编:245000ICP备案号:皖ICP备17011945号-1